作为旅游村的主要聚集之处,为大众提供娱乐、交流、互动的空间。
悠悠古街,民风淳朴,充满市井气息,令人遐迩。这里物产富饶,肉质细嫩的巢湖三珍(银鱼、白米虾、白丝鱼),脆香爽口的罗家疃小萝卜,它们不仅味道鲜美,营养成分更是丰富无比。
这里有牛门洪拳(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剪纸、根雕、牛官堡舞狮、许家榨舞龙等众多非遗传承项目,彰显长临河古镇的古风遗韵。交通便利, 市区自驾30分钟速达六条公交路线可直达长临河镇526路 长临河公交站 至 滨湖时代广场34路长临河公交站 至 撮镇公交站D195长临河公交站 至 中庙公交站H104长临河公交站 至安徽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长临河~云水湾长临河公交站 至 云水湾公交站公交旅游2号线合肥南站北广场 至 长临河公交站 至 中庙公交站02绿水青山19.8公里黄金湖岸线,仿佛八百里巢湖伸出的最深情的臂膀,尽揽湖山之灵气、天地之精华四顶山、白马山、青阳山、茶壶山、羊羚山、马鞍山共同汇聚的山林胜境令人心旷神怡,红石咀、黑石咀、玉带河公园、十八联圩湿地公园共同构筑起的生态丽景令人流连忘返。面积100平方公里,拥有巢湖水面60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03人杰地灵这里钟灵毓秀、精英辈出期望他们能够体会生活的艰辛,更要孝敬父母,真正做到自立自强,将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嘉和苑校区党员教师有担当,敢创新,用心用爱帮扶学生。学校还为贫困学生准备了礼品,现场赠送给了结对的小朋友。半岛花溪田园综合体项目顺应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发展大方向,也是合肥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的重要板块
半岛花溪田园综合体项目顺应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发展大方向,也是合肥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的重要板块。其西区规划为休闲农业产业区,东区规划为湿地景观区,致力打造成以花卉、水果(黄麓镇主产业)种植为一产,花卉种业、鲜切花加工为二产,婚庆、休闲、养生、亲子农事体验为三产的都市田园综合体。以旅游休闲区开发为契机,推进巢湖北岸的旅游发展与环湖生态建设,并助力巢湖地区乡村建设与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半岛花溪位于巢湖半岛东南角,也是合肥市大力推进巢湖半岛板块全国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世界级大湖慢生活体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半岛花溪乐园地处巢湖之畔,位于巢湖市黄麓镇芦溪村以南,与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相邻。主要包含儿童乐园区、花海观赏区、果园采摘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军事拓展基地区、餐厅区、户外研学拓展区等七大核心功能区。
春来到,半岛花溪乐园中已是春意萌动,最先开放的各色郁金香已在营造热烈的氛围,等待你开启浪漫之旅。场地范围东至老鼠河,西近黄花路,南接九疃村及王疃村村落,北临滨湖大道,总面积近1100亩。自2019年5月1日开园以来,半岛花溪乐园已跃然成为新的旅游休闲度假和网红打卡胜地由于北面只有拱辰门这一座城门,当时狭窄的拱辰桥上,聚集了大量逃难的居民,变得拥挤不堪。
100年披荆斩棘,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砥砺奋进。拱辰桥曾是老合肥北城门外的一座著名的古桥,如今虽然已不复存在,可80多年前发生在这座桥梁上,由侵华日军所犯下令人发指的恶行,让一些老一辈的合肥人至今无法忘怀。行走在庐州大地上,这样的回望或寻觅也许每天都在发生合肥是一片有着深厚红色文化积淀的土地,尤其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这里曾经发生过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物,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红色遗存。在全国上下共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站在创新之都崭新现代的土地上,打卡红色地标,重访先烈足迹,再现历史场景,从光辉历史中发现初心所在,感受使命神圣,从而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从此,拱辰桥成为合肥人心目中永远的痛,承载着一段无法被忘却的血泪史。让我们沿着那些熠熠生辉的红色地标,回望革命传统,寻觅先烈精神,感悟红色力量。
合肥,一片沐浴红色文化的革命热土,每座山都有故事,每条河都有传奇。▲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就在此时日本侵略者尾随而来,对桥面上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开枪射击,一时间桥上桥下尸体枕藉,血流飞溅,上千名合肥人在此惨遭屠杀,在合肥历史上被称为拱辰桥惨案。
据了解,1938年5月14日,日本侵略者在12架飞机的轰炸掩护下,从城南攻入并占领了合肥,当时城内无数合肥子民纷纷向西门和北门逃走。这座石碑让更多的合肥人了解到这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也时刻警示合肥的年轻一代们:勿忘国难,勿忘国耻。2005年9月18日,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成功奠基。如今,在老拱辰桥遗址附近,合肥市环城北路的公园内,矗立着一座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合肥晚报》记者与合肥的一批爱国青年4次自发走上街头募捐,一时间爱国热潮在合肥的大街小巷涌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4个多月捐款人数近万人。
2006年8月15日,牵动了上百万合肥市民目光,倾注了近万名合肥市民爱国热情的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终于落成。2005年5月9日,《合肥晚报》发表了题为《拱辰桥畔应竖一座死难者纪念碑》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承载着无法被忘却的血泪史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可谓是合肥老城区一个著名的红色地标。合肥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立即向全市发出为拱辰桥纪念碑募捐的倡议,并带头捐款。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翌年5月合肥也惨遭沦陷,那座原本平凡的拱辰桥,也就此被烙上了不平凡的历史印记。据有关资料记载,旧时的合肥城共有德胜门、威武门等七道城门,其中拱辰门为城北边唯一的一道门,而城门外有一条跨越南淝河的桥梁,称为拱辰桥,又名北门石桥,是当时市民出城北行的一条重要通道。
苍松翠柏之中,显得庄重、肃穆,纪念碑的正面是一组写实的浮雕,雕刻着当年日军屠杀合肥市民的暴行,画面上的残垣断壁与血肉横飞的惨烈场景,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狼烟四起的年代。在时代的浪潮中,合肥敢做敢闯,如今,已发展成为正在崛起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创新成为合肥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质合肥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立即向全市发出为拱辰桥纪念碑募捐的倡议,并带头捐款。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翌年5月合肥也惨遭沦陷,那座原本平凡的拱辰桥,也就此被烙上了不平凡的历史印记。
在时代的浪潮中,合肥敢做敢闯,如今,已发展成为正在崛起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创新成为合肥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质。《合肥晚报》记者与合肥的一批爱国青年4次自发走上街头募捐,一时间爱国热潮在合肥的大街小巷涌动。
2005年9月18日,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成功奠基。这座石碑让更多的合肥人了解到这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也时刻警示合肥的年轻一代们:勿忘国难,勿忘国耻。
苍松翠柏之中,显得庄重、肃穆,纪念碑的正面是一组写实的浮雕,雕刻着当年日军屠杀合肥市民的暴行,画面上的残垣断壁与血肉横飞的惨烈场景,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狼烟四起的年代。▲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就在此时日本侵略者尾随而来,对桥面上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开枪射击,一时间桥上桥下尸体枕藉,血流飞溅,上千名合肥人在此惨遭屠杀,在合肥历史上被称为拱辰桥惨案。
100年披荆斩棘,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砥砺奋进。据有关资料记载,旧时的合肥城共有德胜门、威武门等七道城门,其中拱辰门为城北边唯一的一道门,而城门外有一条跨越南淝河的桥梁,称为拱辰桥,又名北门石桥,是当时市民出城北行的一条重要通道。2005年5月9日,《合肥晚报》发表了题为《拱辰桥畔应竖一座死难者纪念碑》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4个多月捐款人数近万人。
如今,在老拱辰桥遗址附近,合肥市环城北路的公园内,矗立着一座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让我们沿着那些熠熠生辉的红色地标,回望革命传统,寻觅先烈精神,感悟红色力量。
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承载着无法被忘却的血泪史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可谓是合肥老城区一个著名的红色地标。行走在庐州大地上,这样的回望或寻觅也许每天都在发生合肥是一片有着深厚红色文化积淀的土地,尤其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这里曾经发生过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物,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红色遗存。
由于北面只有拱辰门这一座城门,当时狭窄的拱辰桥上,聚集了大量逃难的居民,变得拥挤不堪。从此,拱辰桥成为合肥人心目中永远的痛,承载着一段无法被忘却的血泪史。